《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根据史料记载还原的秦始皇陵墓 史书中这样记载秦始皇的陵墓,然而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目前尚未知晓。猜测有很多种。昔日的辉煌,全部缩略于这座地下皇陵。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揭开真实的面目,尚未知晓。 在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笔者也在为之感叹。每一个陶俑面部表情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这些兵马俑,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军事力量。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 发现秦始皇陵墓兵马俑的第一人 在1974年的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关组织的挖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 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寓意大秦基业,永世长青。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秦始皇陵猜测的平面设计图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 秦始皇陵墓陵寝内部假想图 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给大家考证了,关于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听到的大多都是关于它的传说。笔者也在思考,什么时候,在印刷界也会缔造这样一个世界第八大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