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从博客进入了微博,去年以来,电影也出现了微电影。近日,VIVA无线新媒体曾携手英皇娱乐,及联想、天娱传媒和优酷先后将容祖儿的MV《雾里看花》、微电影《末日来电》做成了手机杂志,截至记者发稿时,仅在VIVA畅读平台,前者的浏览量逾千万,后者的阅读量超过600万次。 “主角是明星,故事由知名导演、编剧、作家的剧本作为支撑,形式又是读者喜欢的图配文,这样的手机杂志一定会受欢迎!”作为微电影杂志项目的总策划,王洁明几次尝试下来,深感这是手机阅读的一个全新商机。“当内容累计到一定数量级,我们会将微电影杂志打造成与VIVA畅读一样的独立平台。”王洁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VIVA无线新媒体已成立独立的内容创新部,开发微电影杂志。 这种微电影杂志很像看真人漫画、看小人书的感觉,有故事又有养眼的明星,视觉冲击力强,很适合在手机上进行阅读。 这与王洁明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微电影杂志就是数字时代的小人书,一本一个小故事,简明的文字脚本配以生动的画面,形式简单、活泼,符合手机用户的阅读需求。且与很多人认为手机杂志应更多借助多媒体进行表现的观点不同,王洁明认为,微电影杂志就是要让人安安静静地看图看故事,“就像小时候看小人书一样,还原那种静态的阅读体验”。 顺应时代潮流,新形态或大有可为 几个案例下来,王洁明觉得微电影杂志这个方向大有可为。“杂志是一个壳,可以做任何内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终端出现后,以图片为主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关键是怎么找到一个结合点,在内容上实现突破。” 从目前国内手机杂志的整体情况来看,仍以传统杂志的数字化为主,几大手机杂志平台的内容八成、九成都是传统杂志的电子版,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内容也逐渐浮出水面。 “杂志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对于手机阅读平台而言可以合作的杂志会越来越少,那么,从长远来看,如何给读者更多的内容?”王洁明表示,VIVA一直致力于原创类手机杂志的开发,徐静蕾、柯蓝主编的《开啦》、《好三八》等名人原创手机杂志在VIVA平台上有着突出的市场表现,“名人杂志的市场接受程度较高,但对于名人本身的要求也很高,产出内容有难度,难以形成规模”。 原创手机杂志的另一大问题还在于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考虑到内容的延续性及市场认可度问题,王洁明想到了跨界。“同样一部作品可以有很多产品形态,图书、话剧、电视剧、电影,为什么不能再多一个品种呢?比如微电影杂志。” 王洁明指出,手机杂志与影视资源的结合有着天然的推广优势,“有知名演员、明星‘出演’,背后有知名导演、编剧的大制作,只是在形式上以数字杂志进行展现,想想都觉得这个玩儿法一定有戏”。 在王洁明看来,视频内容的杂志化将成为一种趋势。为了实现内容上的突破,VIVA专门整合公司资源,成立了内容创新部,首先改造微电影,包括对电影进行营销,以微电影杂志作为手机杂志内容创新的第一步。 “从产品契合度来看,目前改编微电影最为适合,我们接下来还会尝试将电视剧、商业电影等做成手机杂志,慢慢积累,未来或许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王洁明把这种新的内容形态叫做“静电影”,他透露,如果这种做法成熟了,VIVA会单独设立频道甚至打造一个与VIVA畅读一样的独立平台去运营。 市场这块“蛋糕”有多大 微电影杂志能否叫好又叫座?王洁明表示,VIVA正是看好微电影杂志的商业价值,才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做尝试。 以微电影《末日来电》为例,该片此前已有联想品牌广告的植入,做成手机杂志后也获得了联想的青睐。截至目前,《末日来电》上部、下部、映前刊三期微电影杂志在VIVA畅读平台上的阅读量超过600万次,VIVA还在中国移动、联通的阅读基地、沃商店等渠道进行了活动推广,其中,该杂志在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进行了3天的推广,推广信息回复率最高达到4.7%。 王洁明表示,一般的推广信息千分之几的回复率比较普遍,而回复并点击达到4.7%,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从几个案例看来,手机杂志的营销效果很好,包括杂志封底做的一些抽奖活动,读者的互动性也很强。微电影杂志可以成为企业主一种新的营销渠道。” 微电影杂志在商业模式上还是会跟着品牌走,以广告为主,王洁明说:“微电影和电影分别从品牌主和电影公司身上争取广告,特别是长的影视内容要有广告商的介入,否则制作压力会比较大。”同时,收费也是一条路,王洁明表示优质的内容将放到移动运营商的阅读基地上进行收费。 王洁明谈到,目前微电影杂志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制作,“杂志是对微电影等视频内容进行截图,对视频本身的质量有要求,且不是每部片子都能用,需要人工地去截图、筛选、调整,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包括文字上的创作。” 在王洁明的构想中,如果在影视内容制作过程中有专门的摄影负责拍照,或者能有专业的制作公司参与进来,微电影杂志的表现力将更丰富,再借助VIVA的优势平台进行推广,产业链进一步疏通,才能把盘子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