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免费注册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资讯详情
  • 借诺贝尔文学奖入围者林语堂打造文学小镇

信息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2-10-10 09:23:00

借诺贝尔文学奖入围者林语堂打造文学小镇

借诺贝尔文学奖入围者林语堂打造文学小镇

    

    地方借文化名人搞旅游开发,常常被诟病。比如这些年人们见识过的那些潘金莲西门庆故里,孙悟空之墓女娲骸骨重现这样的幺蛾子,没有名人制造名人也要上,已经让民众胃口彻底倒掉。近日,福建省漳州平和县宣布:一个世界级文学小镇即将诞生。平和县政府准备做大文化大师林语堂这一品牌,拟斥资30亿元将林语堂故里坂仔镇打造成世界级文学小镇。

    林语堂先生能够成为文化产业,实在是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作为曾经的鲁迅的“论敌”,林语堂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脱敏过程之后,终于修得正果,具有了被地方政府“利用”的价值。这未尝不是对他在中国社会中的名誉和价值的认可,是对长期加诸其身的种种污蔑之辞的拨乱反正。

    熟悉林语堂先生的人们都清楚,这位据说曾经险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可谓是一身的“问题”。除了和鲁迅先生反目打笔仗这种“死罪”,其他诸如从小读教会学校,坚持用英文中文双语写作,坚持又西化又传统但就是不革命的美学风格,攀附权贵,娶大资本家太太为妻,还居然长期保持琴瑟相和的感情,还有其最后的归宿等。这种种“不正确”,在过去都是了不得的事情,可在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就会有不同的感观。而此次,地方政府与民间和学术界表现出某种价值观的一致性,更是殊为可贵。

    此外,也是更重要一点在于与戾气弥漫的当下,树林语堂等真正的文学大家做标杆,与当下世道人心实在是不无裨益。坦率说,五四以及其后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内在心灵,以及其价值选择,多见扭曲惨淡之处。即使平和静穆之人,在革鼎之后经历风风雨雨,也很难保持文人应有的雅致和从容。反观林语堂,其留学海外的背景和

    槛外人的身份,恰恰能够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温润从容。读过其文字的人们亦不难体会到林氏特有的对生活的热情。可以说,他的种种精神气质,本来就是今天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稀缺品。

    当然,合适成为文化产业和能否真正成为文化产业,成为好的文化产业,做到文化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要拭目以待。不过从目前新闻报道中的种种细节来看,比如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开发,修葺林语堂故居,翻新林语堂文学纪念馆并建设相关产业如林语堂文化博览园、宾馆、温泉等等,都不能说有差。但是无论怎样,让热爱乡土文化,喜听闽南土语的林语堂先生故里成为旅游经典,让他的精神气息逐渐泽被乡里、滋润社会,实在是林先生文学精神遗产与当下社会的双赢,也是对作家林语堂最好的纪念。

更多资讯
本站所有图文内容,福州叁叁肆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ht@2010-2016 3344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丞相路丞相坊1号楼F层205(青年创业中心), 公司电话:0591-87873344   闽ICP备10200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