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史家小学率先使用iPad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悉,在新学期,史家小学的英语、数学课也有望使用这一独特的教具。这是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北京第一次出现关于小学使用iPad教学的报道。 时至今日,就在人们依然在为电子书能否取代印刷书而喋喋不休之时,教材悄然电子化。这一次改革的引导者的苹果公司。2012年1月19日,苹果公司通过iBook2推出iPad版电子教科书,标志着苹果正式在教材领域发力。据说,电子教材的推出正是苹果教主乔布斯的遗愿。在发布会上,苹果公司自信地表示:iPad将会彻底改变教育。 支持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世界的电子市场,没有什么能比苹果公司的产品更加疯狂的了。正像iPhone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一样,对于以苹果为主导的电子教材能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人对此持乐观支持的态度,而且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 在美国,高中教材的售价通常为105美元,而苹果的电子教材仅仅需要14.99美元,价格优势明显,但这并不是电子教材最突出的特点。事实上,由于iPad等电子教材载体更容易携带,使用方便,可以减轻学生日益繁重的书包。其在互动性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拥有着印刷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 使用iPad电子教材对于提升教学能够带来效果?这也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根据苹果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苹果电子教材正式推广前,曾在美国一所学校中的数学课上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试。结果显示,使用iPad电子教材的学生,有78%的人获得了“精通”或“进阶”排名,而使用传统教材的只有58%获得了相似的排名。这为支持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电子教材还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推动全美学校采用电子教材,并计划在2017年之前普及到每个学生的手中。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3年内,美国将有25%的高等院校的教科书实现电子化,而未来4年整体销售额将增长接近100%。电子教材在美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反对者:电子教材问题多多 但在这股教材无纸化浪潮中,反对者的声音似乎更加强烈。很多人指出,电子教材实际上并不能减少学生的负担,相反还会增加负担。这主要是因为,电子教材载体的前期投入较大,而后期带来的资金节省并不明显。 据美国代托纳州立学院的调查研究显示,使用电子教材的学生仅仅比传统教材节省1美元而已,而且传统的教材循环使用,并可以进入二手市场再流通,这一属性电子教材则不具备。而且由于贫富差距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承担得起一次性购买iPad等电子教材载体所产生的巨额费用。 此外,由于电子教材的“电子”属性,并不方便学生标记注释,而这种标记注释在帮助学生记忆方面有着突出的价值。同时,电子阅读器上附带的计算能够将会弱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人认为,电子教材对于学生视力的影响很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容易“玩物丧志”。而原来印刷教材带来的归属感也将大大地降低。在美国,很多大学的相关学者们纷纷对iPad以及电子教材提出了质疑。有人指出,学校不能强制推广电子教材,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尽管反对声音众多,到这似乎并不能阻止美国政府推广电子教材的决心。2月1日,美国教育部部长邓肯在一次会议会商建议州级政府修改教科书采购程序,允许中小学用购买印刷教材的经费,购买iPad、Kindle等平板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格纳考斯基则更关心钱的问题。他表示,印刷教科书转变为电子教材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并且一定要推动这项转变。 除美国之外,新加坡也大规模使用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实质上就是一种类似于iPad的电子载体,但这种电子设备主要用于教学。新加坡所使用的电子书包重量小于1公斤,能够储存中小学生现在所有的课本、笔记本和作业等数据。新加坡一所中学已经从2010年起开始使用电子书包,而且效果良好。这一电子书包计划已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中国电子教材才刚刚开始 目前,我国在校生人数约为3亿,仅9年义务教育,政府为每个学生支出的费用达1600元,每年印刷教材等学习资料的纸张消耗量更加惊人。对于环保、人性化、科技的无纸化教育行业解决方案,教育市场一直很期待。而电子教材是最好的切入点。 2011年,这一期待终于成为现实。“电子书包”的试点项目率先在上海虹口区启动。2011年下半年,上海虹口区的十几所学校开始试点无纸化教育改革。此外,扬州、沈阳等城市也正在进行电子教材的探索。而史家小学使用iPad电子教学的案例,也是以iPad为载体进行国内小学教学的有益尝试。据悉,2012年6月,备受行业关注的全国首部电子书包标准也将出炉。电子教材在中国发展的星星之火正逐渐燎原。 随着电子教材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对于电子教材的使用抱有审慎的态度。不少学校的相关领导表示,引进使用iPad及类似的电子终端教学,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考量。而北京市教委更是明确表示:目前没有推广电子教材的计划。看来,电子教材在中国的普及,尚需时日。 有些人认为,电子教材在美国风气云涌,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其“微弱”的价格优势。但在中国,遇到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在美国,印刷教材不仅昂贵,而且更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一本教材可以使用许多年。而在中国,印刷教材不仅因为国家补贴而变得非常便宜,而且多为一次性使用,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此外,美国的电子教材只能一个人使用,而在中国,由于版权意识的薄弱,很多电子教材的使用成本几乎为零,这又赐予了中国使用电子教材“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上的想法虽然正确,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电子阅读器的价格。即使iPad在美国和中国的售价完全相同,但由于两国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iPad依然让许多人望尘莫及。事实上,iPad在中国的许多地区更多地作为一种“奢侈品”而存在。在中国,依然有些极度贫困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印刷版的课本都买不起,电子教材的引入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电子教材能否取代印刷教材 对于电子教材会不会取代印刷教材的问题,在业内也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在美国,很多大学的专家们表示电子教材仅仅是印刷版教材的一个有力补充,而并不能完全取代印刷版教材。他们罗列出种种电子书的缺点,如不便宜的价格、没有拥有感、销售情况令人失望等,甚至有些专家还指出,购买电子教材的学生仅仅是因为书店的印刷版教材脱销了。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看法。就像是数码印刷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对于传统的胶卷依旧情有独钟一样。但事实上,随着柯达申请破产保护,可以买到胶卷的地方越来越少。新生代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情有独钟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而就现在一些成年人而言,已有一大部分人喜欢抱着手机,或是一个平板电脑入睡,枕书入眠的诗情画意可能仅仅成为我们美好的憧憬罢了。可以预料的是,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推广电子教材,而未来更好更创新的阅读和学习手段将使印刷版教材的使用者成为小众群体。 在中国,电子教材取代印刷教材的周期可能会更长一些。这主要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目前,围绕教育这一行业已经衍生出不少产业链。教材、教辅印刷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可谓根深蒂固,牵扯到的各方利益太多,一时间难以撼动。同时囿于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电子教材现在更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全国推广为时尚早,说取代印刷教材,更像是“痴人说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