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控制的必要性 完美的色彩还原,要从图像的获取、处理加工、分色、印刷等环节把关。由于在每个环节中,色彩信息会按照当前所使用设备的呈色原理及色彩描述特性进行表现。不同的扫描与显示设备对同一张原稿会有不同的色彩表现;另外,采用RGB三色呈色的显示屏与四色呈色的印刷油墨之间的色彩表达能力不同,且不同的应用软件将RGB数据转换成CMYK也缺乏一致性,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油墨,得到的印刷品也不一样。因此,必须通过色彩管理技术对生产各种设备和介质上的色彩还原加以控制。 色彩管理的桥梁 建立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是色彩管理的核心,描述文件中有每个设备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如色度的特性化曲线、输出色色域特性曲线等,色彩管理系统利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实现各设备色空间的匹配和转换。 进行色彩管理,必须遵循一系列规定的操作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色彩管理在原理上分为3个步骤,简称为“3C”,即校准、特性化及转换。 校准: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显示、输出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输入校正包括扫描仪等的亮度、对比度、黑白场的校正。以保证对于同一份原稿,不论什么时候扫描,都应当能获得相同的图像数据。 通过对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色温以及整个显示系统的Gamma值进行设定,使其准确显示色彩。输出校正包括打印机、照排机、印刷机和打样机的校正,对其特性进行校正后,使该设备能按照出厂时的标准特性输出。 特性化:将所有设备校正后的特性记录下来,就是特性化的过程。这些特性描述文件是从设备色空间向标准设备无关色空间进行转换的桥梁。 转换:在对系统设备进行校准的基础上,利用设备描述文件,以标准的设备无关色空间为媒介,实现各设备色空间之间的正确转换。由于输出设备的色域要比原稿、扫描仪、显示器的色域窄,因此在色彩转换时需要对色域进行压缩,色域压缩在ICC协议中又有绝对色度法、相对色度法、突出饱和度法和感觉法四种方法。 了解ICC 包括显示器、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每个色彩流程中的硬设备都应该具有自己的ICC特性文件,这些文件描绘各种设备在与硬件无关的色彩空间内的色域特性,使相应的色彩管理软件根据ICC特性文件在扫描仪、数码相机、彩色显示器、打样设备、打印机及其它设备间进行色彩的变通传递和转换。在ICC标准的保证下,设备的特性文件可以实现精确的图像显示和输出,即真正的所见所得。由于这些色彩管理软件的引入和良好的兼容性,使操作人员摆脱了因使用非标模式造成大量繁琐的手工校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