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书店为何越来越少? 成都芳草街读读书店老板罗震(化名)最近正在遭遇家庭危机。危机的原因,是小书店的去留问题。时间倒流回12年前。读读书店就连开张那天,“营业额都在几千元。”然而这两年,书店经营愈加艰难,罗震的收入,“当不了人家打工的。” 小书店的苦撑仅是冰山一角。经营16年之久的广州第一家三联书店结业倒闭。这个在读书人心目中有着极高地位的书店倒闭,更加暴露出实体书店的现实困境。数据表明,十年来,已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倒下。而压倒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可能就是网上书店。 倒闭潮 实体书店批量死亡 2011年年底,成都规模最大、投资过亿元的民营书店,位于西体北路的经典书城倒闭,引发业界震动。差不多同一时间,成都经典书城在重庆投资的经典概念书城也遭到了倒闭的命运。 小书店的命运更加飘摇。2011年8月,位于红星路四川省文联旁边的小书店关门,引来作家阿来的叹息,阿来还特别撰文为这家小书店的消失感到惋惜。前不久,顺城街省委机关食堂附近的百川书店也关门歇业。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倒闭书店的数据统计,但业内人士都普遍感觉到,几乎每隔几天,成都就会有一家小书店倒闭。 实际上,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关闭或缩小经营范围的民营书店不少,席殊书屋、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第三极书局等曾在北京和上海名噪一时的民营连锁书店,都因为生存难而相继关门或缩小规模。 实体书店的倒闭,并不是个别现象,十年来,近五成的民营书店相继倒闭,例如打着“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标语的第三极书局,三年内居然亏损8000多万元,最后不堪重负关门倒闭,有相同命运的还有曾经是全国最大的书店连锁企业,高峰时门店遍及30多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城市的席殊书屋,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 在北京第三极书局停业之时,就有业内相关专家分析认为,民营书店的艰难日子其实才刚刚开始,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知识生产的转向对实体书店影响很大,未来几年,80%的民营书店将会倒闭。甚至还有专家预测,十年来基本关掉了五成书店,而这剩下的五成书店今年可能又有一半会倒闭。 原因分析 利润摊薄网络冲击 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实体书店相继倒闭呢?芳草街读读书店老板罗震认为,主要原因是利润空间太小。以他的书店为例,新书进价大致在7折左右,以9折价格出售。他所租的店房租每月1600元,加上水电,每月成本大约2000元。平均每天成本70元。而一本原价20元的书,进价为14元,卖价18元,有4元利润,罗震需要卖18本这样的书,才能达到收支平衡。“每天也就卖个二十来本,反正饿不死,也赚不到什么钱。”租金越来越高,让书店备感生存压力。加上低利润的双重打压,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而来自网络的冲击更是致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上书城的冲击,二是电子书的冲击。网上书城的成本优势让实体书店根本没法比,实体书店进价为7折,而网上书城的书,动不动就7折,甚至6折出售。据业内人士介绍,网上书店的价格可以做到非常低,主要是因为销售环节少了,节约了相当大一部分成本。此外,网上书店没有房租成本,物流费用也很低,实体书店要将书从批发商那里运回店上,而网上书店没有这部分费用。 电子书籍的费用更低,许多都是免费下载或阅读,这也造成了大部分实体书籍读者的流失。“几百页的图书,转眼工夫就能下载完,而且现在家家都有电脑,不用出门又能省钱,为什么我还要挤公交车长途跋涉去书店买那么贵的书呢?”自从有了电子书,就几乎不买实体书的公司人潘小姐说。 读读书店老板罗震也对书店做了改变。他是个CD发烧友,在书店增加了售卖CD,还有一些有摆投文化气息的小册子、小茶壶,罗震都在店里面,以此弥补一些利润。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成都许多小书店都在兼卖电影票、影碟等相关产品,以此拓展生存空间。 而传统的大型书店也在试着用两条腿走路,四川新华文轩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实体书店图书、音像制品销售。但是近年来,新华文轩集团投入了大力气进行文轩网的推广。据文轩网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新华文轩在实体门店领域的渠道优势发挥到网络上,在淘宝网、腾讯拍拍网、百度有啊网、孔夫子旧书网均开设了新华文轩的网络店铺,业绩增长惊人。2009年,文轩网年访问量同比增长逾300%,年销售额增长速率超过500%。 夹缝突围 扩大经营范围 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实体书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成都许多实体书店都在思考突围之道。如是庵街一家小书店老板李杰想到了送书上门的点子,他的书店生意越来越差,上门买书的人越来越零星,他没办法开始上门送书。半年过去,他手上已经积累了许多老顾客,这些人一打电话,他就将书送上门,“送上门的书就没有折扣,不管多远我都送。”李杰说,现在到店里买书和他送书上门的营业额大致各占一半,通过送书上门增加的营业额,弥补了到书店买书流失的部分。 文化思考 阿来:希望能给实体书店政策优惠 实体书店的消失是经济竞争下的必然趋势,但城中无书店的局面,却会让无数人痛心,著名作家阿来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网上书店就好比是大型超市,成本低,是畅销书的天下,能满足一般公众的需要。但是,书籍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观念和知识,小众、有个性、有思想的书在网上书城很难找到,实体书店提供了个性化的可能,彰显了书店老板的个人品位,是一道文化的风景线。 就像坚守人文出版精神的三联书店不会为迎合读者,卖一些所谓的畅销书,而是结合专家学者还有读者的意见综合考虑推出推荐的书单。随着现在实体书店的逐步减少,能够读到真正好书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这让他感觉非常痛心。 阿来说,他曾深层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文化部门可以就此问题进行调研,然后对实体书店进行一些政府补贴,例如在税收方面实行政策性优惠,让小书店能够开下去,能够继续成为书店里的小杂货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