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哪 我们在哪 “可以说,在全中国,跨国传版印刷、发行报纸,只有法晚做成功了!”刚刚从伦敦归来的《法制晚报》总编辑王林说。 为了伦敦晨刊印刷、发行成功,王林总编辑赶赴伦敦,指导、监督报纸的整个印刷、发行流程。 7月27日,伦敦的清晨,来自中国的《法制晚报》伦敦晨刊第一次亮相“创意之都”,这也是奥运会期间伦敦城内唯一一份全方位报道奥运赛事与新闻的境外报纸。 为什么要到伦敦去印刷、发行报纸? “法晚的办报宗旨就是"离你最近",我们的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王林总编辑说。现在走出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想亲身见证伦敦奥运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作为媒体更应跟上他们的脚步。 在北京,后方编辑在制作完成报纸版面后立即传往英国三一镜报印刷厂,印刷完成后马上由专业投递车将一万份报纸送往伦敦城内的20多个目的地,包括中国游客下榻最多的酒店、中餐馆及中国记者的工作地点、奥运场馆附近,确保读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鲜的消息。 伦敦晨刊的印刷、发行将持续到奥运会结束后,每天都将保证以24个版面的内容精彩呈现。 “我在伦敦看到,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看到《法制晚报》的伦敦晨刊后,一方面是亲切,更多的是自豪。”王林总编辑说。 承担国外报纸的印刷、发行任务,对英国三一镜报印刷厂来说也是第一次,为确保报纸准时投递,他们竟派出了路虎越野车为酒店送报。 奥运选手 法晚,我在伦敦看 父母在北京看 昨天下午,《法制晚报》伦敦晨刊走进奥运会运动员村国际区。 在国际区广场南侧的休息室内,数十份伦敦晨刊整齐地码放在茶几上,供来此休闲、聊天的各国运动员翻看。已经结束比赛的中国射箭队队员邢宇、刘招武在向国内邮寄明信片后,就来到休息室内,开始认真翻看最近几期的伦敦晨刊。 “早就知道你们在伦敦印了报纸,前段时间正比赛,一直没看上,现在可以好好看看了。”北京籍运动员邢宇说。邢宇的家就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他的父母也是《法制晚报》的忠实读者。 随后,在国际区内,记者又碰到了刚刚获得男子举重77公斤级冠军的吕小军,他非常爽快地在伦敦晨刊创刊号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笑着问记者:“我夺冠的照片,也能上伦敦晨刊封面吧?”文/特派伦敦记者 李一男 演出人员 “偏远”的西区 也能看法晚 “真没想到能在伦敦看到北京的《法制晚报》,很亲切!”昨日,北方昆曲剧院舞台队字幕负责人王学军激动地说。 昨日,记者在京采访参加北京文化周后刚刚从伦敦陆续抵京的京演集团、北京交响乐团、北方昆曲剧院工作人员,为期一周的演出让伦敦感受到了北京带去的浓浓祝福。 一见面,王学军立即提起了伦敦晨刊,他说剧院人员虽然住在离市中心很远的伦敦西区万豪酒店,但他竟在酒店的大堂和客车上都看到了《法制晚报》的伦敦晨刊。 “真没想到在伦敦看到了《法制晚报》,而且还有那么多比赛内容和对我们文化周演出的报道。”直至回国,王学军每天都在看这份来自家乡的报纸。 另外,王学军还特意把每天看过的报纸都留存起来,带回国作纪念。 此外,著名评剧演员马宝旺告诉记者,他在飞机上还看到了《法制晚报》的“直通伦敦”专刊,里面的关于伦敦经典、购物等信息是为这条航线特殊设计的,非常实用。 “我希望《法制晚报》今后不仅能被更多的国内读者认可,也能被更多的国外读者认知、肯定。”马宝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