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Rafael Penuela先生 【慧聪印刷网】对于曼罗兰公司来说,2011年底至2012年初这半年的时光注定是不平凡的特别时期,是必须记入企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时刻。从申请破产保护到重组成功,前后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充分展现了曼罗兰百年老店的深厚底蕴。2012年7月12日,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在德、京、港、沪四地召开网络会议,由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Rafael Penuela先生接受了来自慧聪网等大中华区印刷包装媒体的采访。 再回首 曼罗兰起死回生 谈到曼罗兰的发展,有必要对过去一段时间里曼罗兰的变化做个简要回顾。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本来发展顺风顺水、如火如荼的胶印机制造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设备滞销……即便是曼罗兰这样的百年老店,也难以躲过这场浩劫。2011年11月,在坚持了3年之后,曼罗兰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代胶印领域的骄子,似乎就要这样陨落了。 但是,百年老店、优秀品牌的深厚积淀,就在于它往往能够在涅??后起死回生,能够在困境中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曼罗兰就是这样。在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之后不久,就有企业纷纷向曼罗兰伸出了橄榄枝。最终,曼罗兰被一分为三:由英国兰利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曼罗兰的平张印刷系统相关资产,组建成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由德国波塞尔集团收购曼罗兰的轮转印刷系统相关资产,组建成曼罗兰轮转印刷系统有限公司;原曼罗兰机加工部分形成一个独立公司,继续向两家新的曼罗兰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因此同时,两家新成立的公司——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和曼罗兰轮转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相继出资收购了曼罗兰遍布全球的分公司。这其中,原曼罗兰位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子公司,因产品销售以轮转印刷机为主,因此被曼罗兰轮转印刷系统有限公司收购;而原曼罗兰在其他国家设立的子公司,全部被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纳入囊中,这部分占到了曼罗兰全球子公司的85%。 在这个重大的变化过程中,原来的曼罗兰大中华区成为了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的旗下一员,在销售平张胶印机和曼罗兰品牌印刷耗材的同时,还以代理商的身份,继续在大中华区范围内销售曼罗兰轮转胶印机。 曼罗兰视频采访现场 视频采访是第一次应用 完成了重组的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实现和保持客户最大的满意度,使客户保持盈利是曼罗兰经营战略的最终目的。” 在接受采访时,Penuela先生重点对这一经营战略进行了阐述。“首先,为客户提供增值的自动化印刷技术,如QuickChange快速转换技术等,帮助他们缩短印刷准备时间,节省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力。 其次,以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全力支持客户的业务发展,其中包括高附加值的联线技术等,使客户的印品与众不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Penuela先生强调,客户应该成为未来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一切工作的核心。“其实曼罗兰一直十分重视客户服务支持工作。目前,我们在全球各地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他们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而高效的服务支持。同时,我们在全球很多地区设有零配件仓库,确保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快速而充足的备件供应。此外,我们还设立TeleSupport客户服务中心(TSC),并通过TelePresence’达利通’远程遥控诊断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而曼罗兰更推出创新的‘TOP全面绩效管理’计划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旨在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客户的综合竞争力,包括生产力、效率和印刷质量,从而达到可持续性盈利。” 今年5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drupa展览会,给重组后的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曼罗兰平张印刷与曼罗兰轮转印刷联手强势参展,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特别提出了“续写传奇”的宣传口号,借此宣示:曼罗兰又回来了!而未来的曼罗兰平张印刷,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曼罗兰。Penuela先生表示,要想维持企业长久的发展,仅仅是曼罗兰自己赚钱肯定是不够的,曼罗兰未来将帮助客户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同时,客户满意度的增加也会是曼罗兰奋斗的目标。 接受中国专业媒体的采访,中国自然是采访中始终围绕的一个核心话题。Penuela先生介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最大的市场之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种局面将会继续保持,所以曼罗兰当然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的客户。在曼罗兰宣布破产保护的时候,中国客户继续给曼罗兰投上了支持的一票,表现出了很强的信心;在重组之后,很多中国客户又给我们下了很多的订单,购买我们的印刷机。中国客户对曼罗兰的支持始终没有改变,我衷心地感谢大中华区的客户,感谢大家对曼罗兰的支持。”谈到中国市场,Penuela先生颇有些动容。 作为对于中国客户的回报,Penuela先生承诺,曼罗兰公司将在中国做好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服务,我们会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团队,特别是售后服务会做重点加强。其实在过去几年,我们在大中华区的团队一直是在不断扩大的,其中员工人数增长数量最多的,就是服务团队。另外,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在中国投资。曼罗兰的printcom普德康印刷材料的系列耗材,在中国已经有了生产厂。未来,我们还会扩大printcom普德康印刷材料在中国的生产能力。” Penuela先生还特别提到两个重要的情况。“首先,中国印刷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第二,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这种发展速度未来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但是最终一定是会放慢的。针对这种情况,未来我们会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再者,我们会积极开发增值印刷解决方案,让我们的客户利用这些增值印刷解决方案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曼罗兰用行动而不是口号,诠释着自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回报着中国客户的信任。 作为一家传统胶印设备的制造商,曼罗兰并不讳言数码印刷给胶印带来的冲击,但是,Penuela先生认为,“胶印仍然是目前在市场上广泛采用的印刷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数码印刷和胶印之间并不存在竞争,二者各自拥有自己的业务空间,现在的情况是,两者之间也在形成交叉。就像现在很多印刷企业,既有数码印刷机,也有胶印机。曼罗兰也在积极进行产品的研发,希望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刚刚结束的德鲁巴展览会上,我们展出了与Atlantic Zeiser合作开发的产品,将他们的数码印刷和我们的胶印机整合在一起,让胶印机也具备可变数据的印刷能力。另外,在德鲁巴展会开展前一天,我们与兰达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数码印刷设备。兰达公司的创始人班尼·兰达先生开发的纳米印刷技术非常先进,我们认为这种技术具有三大优势。首先是纳米油墨覆盖率低,与市面上目前的墨粉和喷墨技术相比则更为实惠;第二是兰达公司的机器能够在3B幅面的机型上以每小时12,000张的高速运行,这已经是当前速度非常快的数码印刷机了;第三是它适用于不同的承印材料。我们认为,选择兰达公司是正确的,兰达公司是曼罗兰在数码印刷领域优秀的合作伙伴。我们两家企业会携手开发相应的产品奉献给客户,让大家尽享胶印与数码结合的优秀印刷系统。”Penuela先生说。 不过纳米数码印刷技术虽好,但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Penuela先生介绍,“曼罗兰和兰达公司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向印刷市场推出共同合作的新产品。”而对曼罗兰来说,未来一定时间里,产品研发的重点依然是围绕客户的需求,保证曼罗兰印刷机的高可靠性和继续改进现有的技术,帮助客户提高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结束语 持续两个余小时的视频采访,让我们对重组后的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曼罗兰也不例外,但是,经历过风雨获得重生,曼罗兰更加珍惜重新获得的发展机遇,也会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与改变。 曼罗兰平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希望你续写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