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免费注册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印刷企业>> 资讯详情
  • 北京国际图书节带书可换入场券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2-05-18 00:00:00

  今天是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第二天,地坛公园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中华之声在现场设立直播间,由他们主办的“书香两岸主题日”汇集了两岸著名作家、诗人、公益事业杰出人物等,以诗会的形式为读者解读他们理解的“亲情、爱情和公益事业”。此外,在图书节的换书大会上,读者可以带着自己的一本旧书换取图书节入场券一张,也可以用入场券换取这里的一本图书,吸引了很多读者。

  “图书节是一道北京的风景,也是人们心中的一道情,两年一回来到这里,今年已经是第十次在这里相逢。”这是昨天下午图书节主会场,北京琴书表演者崔维克专门为图书节创作的“这里是北京”唱词片段,拉开了“这里是北京”主题活动序幕。北京图书节1991年9月创办,至今已举办九届,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首都大型群众性文化节日。本届图书节正式更名为“北京国际图书节”,不同国度的优秀文化在这里交融,给广大市民奉献上一道弘扬北京精神的文化盛宴。

  整场北京琴书演出,以说书的形式和地道的京味再现了北京琴书的历史源流,介绍了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开创北京琴书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也展现了老北京的风情。表演有说有唱,妙语连珠。特别是为图书节创作的段子“这里是北京”,得到了观众的喝彩。崔维克继承了关学曾先生说新唱新、服务当代的艺术精神,以现代视角讲述老北京的故事,烘托出北京琴书作为京味文化符号的新特色。崔维克说,“继承传统,贵在创新,北京琴书从诞生的那天起,始终紧跟时代的脉搏,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不仅要挖掘传承关学曾先生的历史名段,更要创作出适应今天人们欣赏趣味的新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作为我们北京琴书传人自觉的意识和根本的责任。”

  在图书节“名家大讲堂”里,本报记者、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有头有脸的北京城,有里有面的北京人》讲座吸引了许多喜爱北京文化的读者。刘一达从北京前门楼子“正阳门”三个字的“门”字不带钩说起,以小见大,讲述北京精神的厚德包容和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在场听众纷纷提问,刘一达一一作答。

  一位20多岁小伙说自己曾在北师大附中上学时听过刘一达老师的讲座,今天想向刘老师请教“北京胡同开酒吧和咖啡馆,是否与京味文化有冲突?天桥演艺区搞16个剧场是不是好大喜功?”的问题,刘一达回答道:“我认为胡同开酒吧,恰恰体现了北京的包容性;北京要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天桥建多个演艺场所可以更好地为旅游发展服务。”另一位70多岁的老人现场提问说:“前门大街改造成功不成功?新建的永定门是不是假古董?”刘一达回答道:“前门大街改造虽然与原来有很大变化,依然保留了古街文化的韵味和它的建筑格调,整体是成功的;永定门也不是古董,我曾采访过修建永定门的专家,永定门是按原大修复的。作为北京城南大门,应该有这样的建筑。”听众提问络绎不绝,使得讲座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多小时。一个从未与刘一达谋面的书法家,被刘一达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所感染,用自备的纸张笔墨,当场即兴写下了“人文北京”四个大字,赠送给刘一达。

  图书节现场,有一个北京残障人士文化成果的展示专区。200平方米的“爱立方”展区,展示着六十余件残障人士的文化创意:核桃雕、鸵鸟蛋雕、剪纸、风筝、京剧脸谱、内画壶、图书等,门类各异。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的展示区也特别惹眼。这一剧团的45名袖珍演员,平均身高1.26米,来自全国15个省份,带着各自的人生故事走到了一起,承载起皮影艺术传承的历史使命。据悉,在明天举行的“共享文化促进和谐”公益日上,会有10名演员到现场表演,包括因“中国达人秀”被大家熟悉的演员朱洁。


更多资讯
本站所有图文内容,福州叁叁肆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ht@2010-2016 3344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丞相路丞相坊1号楼F层205(青年创业中心), 公司电话:0591-87873344   闽ICP备10200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