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受相关行业春节放假影响,2月2日—2月17日期间所有印刷类订单,将统一于节后(2月18日起)安排发货,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见谅!顺祝广大用户春节快乐!
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然而,在这组漂亮的数字背后,专家提醒,数字出版正面临着行业标准滞后、优质内容缺乏、版权保护不力和产业监管不足四大“致命短板”。 短板1行业标准滞后 “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制定严重滞后,尚存盲目性。”在7月6日-9日举行的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如此描述目前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现状。 数字出版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十一五”期间,虽然中国已经完成了新闻出版等领域标准体系表的制定工作,但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性标准仍旧缺位。随着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出版等新型出版领域的日益壮大,数字出版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也日益迫切。 “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这一标准体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表示,目前其所在的信息中心已经把数字出版划分出十一大类,并分别开展标准制定调研,每个领域都将邀请业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共同完成标准制定,“比如电子书领域,我们将邀请方正,地图领域将邀请百度,网络游戏邀请的是完美时空”。 “如果能建立这样一种国家认证机制保证产业各环节的利益,我们非常有兴趣参与到标准和流程制定过程中。”国内最大的期刊网络阅读平台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对此表示赞同。 短板2优质内容缺乏 “2010年Kindle电子书销售了800万台,40%的iPad用户同时拥有一部Kindle。从今年4月以来,Kindle电子书的销量开始首次超过纸质书。”刘成勇说,用户最终会依据内容选择终端,平板电脑和电纸书还是要围绕内容做文章。 然而,当下数字出版面临优质内容难脱颖而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象,这些已经影响到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同城手机报为例,无论在内容、编辑、发行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呈现出同质化的现象,使得手机报缺少特色、竞争力。除了少数全国性大报和各地主流都市报外,大多数同质化的手机报由于自身报媒品牌没有竞争优势而难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订阅。 “优质内容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终的制高点,真正的争夺将围绕着优质内容争夺。”汤潮说道,龙源签约运营的杂志达到3500多种,占人文大众期刊80%以上,此外还有数万种图书、视频、多媒体资源,以及6万多名作家的原创内容,这都是龙源保持竞争力的核心砝码。 短板3版权保护不力 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不完善也是困扰业内的一大难题。例如网络原创文学面临着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网站和网站之间未经许可转发和盗用作品等问题;电子书提供商在与出版单位签署电子书内容预装或下载协议时,则会遇到数字版权归属问题,如果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出版社则可能越权签署协议,造成事实侵权。 “因此,建立统一的在线数字出版综合服务云出版平台,使分散的、碎片化的出版资源整合成整块的"云",对出版商和渠道商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郝振省分析,通过云出版平台,出版社可以对社内资源加密,可以选择发行渠道进行授权、安全分发,渠道运营商可以打通各种渠道的终端应用,方便获取出版单位授权的资源进行运营,一切的流程通过云出版服务平台进行,渠道的销售数据随时反映在平台上,甚至连读者的查询、点击、购买等行为,出版单位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掌握。 刘成勇透露,一个国家级的平台正在建设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目前和国家版权局、版权司一起启动“国家版权监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完整、权威的国家基础版权数据中心,承载全国范围内的著作权登记申请查询、著作权交易管理与备案等。 短板4产业监管不足 在数字出版领域,完善相关版权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网络也已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汤潮认为,数字出版在版权法规方面应该有一个革命性的变革。 目前,媒体形式日新月异,数字出版不可能按照传统版权授权模式进行。在汤潮看来,必须要通过技术手段、国家认证机制来建立一整套数字出版流程,能够让涉及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护。 此外,刘成勇认为,对移动运营平台的监管将成为关键,要对数字内容源头把好关,“我们正在着手建立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络监管系统一期功程国家投资2800万元,力图实现对中国内地能够访问的10万多个出版类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他同时表示,要重点规划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四类作品进行网络侵权盗版的监管。最终要实现监管对象信息化,监管依据规范化,监管流程自动化,监管机制流程化。 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第一产业 在今年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中显示,手机出版所占整个数字出版的总产值达到33.26%,成为数字出版第一大产业门类。业内人士认为,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用户对手机的应用热情不断上升,手机出版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手机出版日益成熟 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1.97%。其中,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互联网的广告在我国数字出版年度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26%、30.78%和30.54%。其中,手机出版成为第一大产业门类,成为目前数字出版的盈利热门。 而事实上,手机阅读因为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较小,手机上网相对电脑上网更加休闲化和碎片化,且能够为一些上网条件差的地区和人群提供便利,手机阅读付费方式便捷,读者与创作者的互动性强,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极大地带动用户对手机应用的热情,因此手机出版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1月公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同比增长29.6%,其中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促进产业融合速度加快 近几年,手机出版规模持续上升。目前已有一半的报刊开展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数量已突破1500种。手机新闻网站、手机小说、手机报等业务已成为手机网民阅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也加大了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合作,目前已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盛大、方正、新浪等30多家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 在郝振省看来,3G手机的出现,为手机出版形成全媒体平台提供了技术可能,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其他媒体可以为手机出版提供内容,或在手机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展开合作。随着3G、无线搜索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三网融合、三屏功能合一的进一步深入,手机终端软件的日益完备与丰富,手机出版原创内容不断增多,手机出版行业规范及相关法规逐步完善,盈利模式不断趋于清晰,可以预见手机出版将会持续发展,走向繁荣,并成为未来数字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