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出版业交流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在架起中欧商业贸易桥梁的同时,也开启了中欧文明对话的先河。正是有了“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得以通过中亚传到欧洲。与出版业紧密相关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更为日后推动中欧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作用。据史料记载,公元1150年,中国的造纸术首先经阿拉伯传到西班牙,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造纸术陆续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广泛传开。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印刷术也是如此。13世纪末期,到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曾把中国用雕版印刷的纸币带回到西方。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经多条途径传到西方后,不仅把人们从当时既慢又累的手工抄书中解放出来,而且推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在欧洲广泛应用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文明传播范围,书籍开始大量刊行,这又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作品和思想在东方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2000多年来,中欧出版业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止。出版和技术是结伴而行的,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给出版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而出版业的发展又大力地普及了科学技术。今天,国际出版业再次经历信息、数字、网络等新技术的变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中欧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舞台。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及对外文化交流。近年来,先后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政策性文件,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决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持续关注,对中国社会了解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出版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在此,我愿就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情况及中欧出版业未来的合作前景同大家进行交流。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新闻出版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精品力作纷呈,引领了思想文化和艺术创作的新潮流。中国出版业坚持把内容创新和出版精品力作放在首位,不断推出优秀作品,为人类积累精神财富。《大中华文库》、《经典中国》、《中华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话说中国》、《植物志》、世界名人传记、文学艺术和少儿作品等,大量作品都进入了世界各国,而世界上的畅销书在中国都有出版,许多著名作品都在中国同步发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二是产业快速发展,出版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中国传统出版业持续发展,全年共出版图书37.8万种、期刊9884种、报纸1954种,中国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00亿英镑)。数字出版业发展迅猛,数字出版业2010年总产出达到1051亿元(约合105亿英镑),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互联网广告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支柱。出版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位居世界第一,报纸出版发行的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数字出版产品位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 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打造了一批新型市场主体。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体制变革,就是要将承担经营性任务的出版机构转制为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实现经营性出版产品与市场、资本和消费者的接轨。目前,全国500多家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240多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16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10多万家印刷复制单位完成转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组建了三大国家级出版传媒集团,120多家各类新闻出版企业集团,49家涉及新闻出版业务的企业成功上市。转制后的出版企业活力大大激发,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实施惠民工程,进一步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国政府为不断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在新闻出版领域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仅农家书屋一项,中国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90多亿元人民币(约合9亿英镑),截至2011年年底,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个,已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今年上半年就可基本实现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村村有书屋”的目标。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帮助农民通过读书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改变命运,将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工程实施4年多来,已经给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增加了活力,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看书看报、看光盘、听音乐的需要。五大惠民工程的实施,使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五是扩大对外开放,中外出版业国际合作更加密切。近年来,中国出版物产品和版权进出口数量不断扩大。2010年,中国共进口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90.50万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96.53万种;引进出版物版权16602种,输出出版物版权5691种,版权贸易逆差从2005年的7.2:1缩小到2010年的2.9:1。在对外合作交流中,中外出版业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如与法国拉加代尔集团签署了国际销售服务协议,与亚马逊网站合作开设了基于网络的“中国书店”等,合作渠道不断拓展。目前,世界主要出版集团纷纷在华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中国也有一批出版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双方在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实物进出口、出版物印刷与发行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 六是中国出版业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是中国第12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起始之年。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出版业提出新任务新要求,适时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万亿元(约合2940亿英镑),年均增长速度19.2%的奋斗目标。到那时,将实现中国人均年拥有图书5.8册、期刊3.1册,每千人拥有日报达到100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0%。尽管这些数字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必须看到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必须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艰辛和努力。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3亿人口的大国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应该说未来中国出版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中欧出版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版企业之间深层合作日益密切,人员交往更加频繁,双方合作领域、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成果日益丰硕。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中欧图书版权贸易总量超过1.6万种,《新概念英语》和《哈利·波特》等出版物在中国的累计销量均达到数百万册,中国的《狼图腾》、《于丹〈论语〉心得》等书籍在欧洲也引起广泛关注。出版业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中欧先进文化的更广泛传播。在开放的国际大背景下,合作共赢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合作才能推动本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共享世界文明成果。我们愿意与欧洲出版业同行继续拓展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继续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交流。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共同探索。 第一,加强中欧优秀出版物的合作推广。在保持原有版权合作、项目合作的基础上,中欧出版业可继续加强在文学类、科技类、少儿类、学术类等领域出版物的版权合作,不断提高版权合作的质量。鼓励各国出版机构以翻译、出版和推广等多种方式参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不断推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学术水准的优秀出版物。鼓励中外出版机构签订双边出版交流与合作协议,加大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的实施力度,举办中外互译图书展和中外互译图书双边出版经验交流会,不断扩大中外互译图书品种和范围。 第二,加强中欧出版企业间多层次合作。鼓励中欧出版企业加大对传统出版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力度。鼓励中国出版企业加快海外发展,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鼓励外国出版机构在中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设相关机构,从事出版物印刷、发行等业务。 第三,加大中欧出版业科技项目的合作力度。鼓励中欧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相关标准的研发方面加强合作,推动生产更多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大型网络游戏出版企业以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和直接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网络游戏出版物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四,加快建立中欧出版业合作平台。鼓励中国出版企业加强与欧洲大型连锁书店合作,借助国外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共同开拓国际主流营销网络和渠道,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企业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和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力度,鼓励与各国出版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双方版权贸易。 第五,加强中欧出版人才的合作培养。行业高端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是困扰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开展国际出版人才联合培养长期计划,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国际出版贸易、国际出版合作和国际新闻出版编译传播等国际化新闻出版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引进一批懂出版、懂技术、懂资本运作、懂市场营销的国际高端人才来中国共谋发展。 无论是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还是世界文明的传播共享,都需要我们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加强互信,加强沟通,加强合作。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出版业界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我们诚挚欢迎各国出版界朋友联手共同开拓国际出版市场,衷心希望各国出版界朋友在合作中取得共赢,共谋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