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免费注册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资讯详情
  • 十二五东北地区将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出版印刷等

信息来源:【中商情报网】        发布时间:2012-03-23 14:39:00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东北地区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服务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优化提升传统工业

  发挥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发展原材料工业,积极发展特色轻纺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要增强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和设备成套能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的水平。汽车工业要适应节能、环保、安全要求,提升整车研发制造、零部件配套和服务能力,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先进发动机及其他关键零部件。冶金工业要压缩产能总量、调整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发展精品钢材和特种钢材。石化产业要向炼化一体化、精细化、园区化发展,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特种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建成大庆、吉林、抚顺等大型炼油、乙烯项目,适时启动大连长兴岛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在蒙东地区、黑龙江东部地区和辽西北地区等水和煤炭资源丰富地区,适度、有序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积极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和特色轻纺工业。加强特色产业的深度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人参、刺五加、蓝莓、五味子、黑豆果、林蛙、梅花鹿、马鹿、柞蚕等林特产品深加工及甜菜糖加工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做优做强皮革加工、陶瓷制造、矿泉水等轻工产业。利用特色原料资源、产业基础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富余劳动力,发展优势纺织产业,并结合边贸需求发展出口型纺织服装加工业。

  支持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若干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工程承包、系统集成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专、精、特”的中小型企业,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加大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培育一批著名品牌。

  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面向重大发展需求,突出重点、创新引领,有选择地培育发展若干对东北振兴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

  三、发展壮大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东北地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充分挖掘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东北地区工农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依托现有园区,有序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形成便捷、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推动粮食、煤炭、钢铁、石化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技术转移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科技支撑服务业,咨询策划、经纪代理、法律、会计、会展、人力资源等商务服务业,形成辐射功能较强的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金融租赁等金融服务业。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重点建设好大连、哈尔滨、大庆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支持沈阳、长春、吉林、延吉、绥芬河等城市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推动设立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试验区。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拓展服务功能,完善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优化城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发展现代商贸集聚区,积极发展综合超市、便利店、特色餐饮等商业设施。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业态,建立比较健全的家庭服务体系,加快公益性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在家庭服务领域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企业,树立一批知名品牌。积极发展体育、文化等服务业。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建设国内一流的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温泉、海滨、民族、边境、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塑造东北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壮大东北特色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出版印刷、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形成彰显东北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增强多元供给能力,推动文化资源跨地区、跨行业整合,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推动东北地区特色文化“走出去”。

  四、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海洋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增强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及加工,建设“海上牧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近海渔业资源保护,积极发展远洋渔业,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加快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工程装备的研发,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海洋油气产业稳步发展。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功能食品、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大对海水综合利用、直接利用及淡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滨海旅游业发展,规范有序开发长海诸岛旅游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和海岛旅游带。

  合理开发和保护海岛、岸线和湿地资源,优化港口布局,从严控制填海造地和围海用海项目,修复重要沿海湿地和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加强辽宁沿海海域污染防治。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海洋执法力度,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秩序。

更多资讯
本站所有图文内容,福州叁叁肆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ht@2010-2016 3344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丞相路丞相坊1号楼F层205(青年创业中心), 公司电话:0591-87873344   闽ICP备10200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