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刷企业而言,实现印刷质量控制体系的数字化、印刷工艺控制的标准化、生产作业流程的规范化,从而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是获得更多印刷市场收益分配的关键所在,也是印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印刷质量是客户最为关注的内容,因而对印刷企业而言,实现印刷质量控制体系的数字化、印刷工艺控制的标准化、生产作业流程的规范化,从而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是获得更多印刷市场收益分配的关键所在,也是印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印刷质量控制体系的数字化 1.建立标准颜色控制环境 标准稳定的颜色环境(即照明条件)是观察原稿色彩、屏幕色彩和印刷色彩的效果是否一致的基础,印刷品色彩观察条件如下。 根据国家规定,透射样品照明条件:在5000K的光源色温下,照明观察面应是均匀漫反射的,而且观察面上没有光源轮廓或亮度突变,亮度均匀度应该≥80%。反射样品照明条件:在6500K光源色温下,均匀漫反射的照明观察面上,没有亮度突变,亮度均匀度≥80%。 2.印刷作业的数字化趋势 当前印刷作业主要呈现以下三种趋势。①印刷速度不再是关键因素,短版时代,印刷速度无助于效率提升,缩短校车、放墨、干燥与清洗时间是关键。此外,不能忽略制版对印刷的影响,单靠印刷已很难保持激烈竞争中的优势。②CTP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其优势在于效率高、质量优、脏点少、精度高、套准好、综合成本低,行业将逐渐淘汰手工拼版与晒版。③印前将很大程度影响印刷生产的效率与品质,CTP网点质量与套准更优;印前产生放墨数据更准更快;应用UCR/GCR节省材料,减少物耗。鉴于以上印刷作业的发展趋势,印刷作业控制的数字化是一种必然。 3.印刷质量控制体系数字化的实现 印刷质量控制体系数字化的实现,首先应根据印刷企业生产实际流程确定是采用闭环式的质量控制技术还是开放式的质量控制技术,应用现代色彩管理技术替代传统色彩控制技术,应用全面反映印刷状态的综合测试标版替代简单的印刷控制条与色彩控制条,采用色差数据代替复杂的印刷质量参数,运用多种新型测试仪器检测印前、印刷及印后各个过程的控制数据和实际作业状态,保证设备、材料及其数据与网点传递处于稳定可靠的状态。其次,需要根据产品类型确定印刷产品质量目标参数,并根据这些目标参数延伸出各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参数以及这些参数获取与可靠性评价的方法,保证数据从原稿到复制品在规定容差内的准确传递,用数据控制印刷过程、规范作业过程,实现印刷质量控制的可重复性。 印刷工艺控制的标准化 印刷工艺的标准化,是对印前、印刷及印后等各生产环节的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参照某种印刷工艺标准做出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调整,从而可与其他满足相应标准的企业或客户进行交换、沟通。 对印刷企业来讲,印刷工艺控制的标准化,除了可提供一个规范的行业市场秩序外,还可通过规范生产各环节给印刷企业带来生产力的切实提升。同时,由于有了可与外界对话的标准化体系,印刷企业可以承接更多类型的订单,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有效消除贸易障碍,促进贸易发展和国际技术交流。 目前,印刷工艺的国际标准主要是ISO12647。它是由ISO制定的,包含一系列的印刷标准,具体有ISO12647-1(测量方法和参数的标准规格)、ISO12647-2(胶印的标准规格)、ISO12647-3(新闻纸印刷的标准规格)、ISO12647-4(凹印的标准规格)、ISO12647-5(网印的标准规格)、ISO12647-6(凸印的标准规格)和ISO12647-7(数码印刷和打样的标准规格)。 1.材料的标准化 材料的标准化主要包括纸张的标准化和油墨的标准化,用相同的供墨在标准纸张和实际印刷用纸上进行印刷,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实地密度,然后将在实际印刷用纸上印刷的色彩跟标准比较,找出色彩相同的印刷品,那么具有相同色彩印刷品的实地密度就可作为印刷标准。 2.工艺方法的标准化 工艺方法的标准化中,网点扩大和实地密度可参照标准ISO12647-2,且标准印刷色序推荐为四色、双色。印刷图像的观察条件采用标准的观察条件,这是因为照明发生变化时,图像上的各个色彩也可能发生变化。在印刷中,要求采用色温为5000K的标准照明,此外,标准的观察条件还包括在观察场内没有杂散的彩色照明源。 生产作业流程的规范化 如今,印刷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引进先进设备来提高生产力,转移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来提高综合竞争力。色彩管理是目前印刷企业的热点话题,但是要做好色彩管理,首先要保证整个印刷生产作业流程的规范化,而其又是与数字化、标准化分不开的。 1.CTP制版的规范化 很多印刷企业对CTP制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要印前和印刷设备一致就能达到印刷质量的提高和稳定,真实再现颜色,但在引进CTP设备后却发现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还出现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如传统印刷品的现象。所以对CTP制版工艺进行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作业操作规范主要包括输出参数的正确设定,显影液的浓度、温度、显影时间、补充液的数值设定,药液的更换周期,冲版机的规范清洗程序,等等。 2.印刷的规范化 印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进行控制,以保证最后印刷品的质量。印刷时,套准要有依据,套准线误差小于0.01mm,彩色图像不能出现龟纹;调墨的依据是灰平衡、彩色图像与样张相比较的偏色程度;此外,控制好四色油墨的印刷密度和网点增大是关键。 3.印后的规范化 印后是保证印刷品质量并实现增值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印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序,加工种类多、设备类型多,因此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从而加大了实现印后标准化、规范化的难度。当然,虽然印后工艺种类繁多,但是可以找到每种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并通过测试找到该工艺的最佳控制参数,从而可以形成作业规范操作指导书,实现印后的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