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阅读是一场读者与作者的无声对话,那么,图书装帧设计的作用在于让对话过程变得更顺畅、更有魅力。《剪纸的故事》《这个冬天懒懒的事》《中华舆图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作品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装帧设计带来的阅读之美。 整体设计比例上升 “这次评奖是个愉快的过程。评委们意见不同时,可以畅所欲言。在最终奖项的确定上,意见也是比较集中的。”装帧设计奖评审专家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的认真遴选,现在的获奖作品能够代表国家最高水准。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图书装帧设计已经和亚洲地区先进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参选的作品中,能够体现整体设计理念的书籍比例已经从首届的20%逐渐提高到如今的55%左右。”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符晓笛连续3届参与评审工作,在他看来,“书籍整体设计”理念是本届获奖作品体现出的最大亮点。 《剪纸的故事》利用图书内容中剪纸刀刻的手法,通过将7帖内页闷切工艺再现与原作相似的剪裁感;《纸》将正文中配了插图的语句衬黄色底线,文图紧密结合;《天堂》让形似天使的光环和翅膀的图案贯穿全书,简洁、素雅的设计贴合诗集的主题……在符晓笛看来,这些都是设计师对于图书整体设计理念的践行。 评奖扩大覆盖面 “书是阅读的载体。设计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强调回归书的本源,不鼓励装帧奢华的作品。”林阳表示。符晓笛也认为,好的作品不是为设计而设计,好的设计应在清晰、简洁地传达内容的同时,给阅读带来美感。 “此次评奖覆盖了工具书、古籍书、科技书等10个门类,各个门类的图书在提名奖名单中均有体现。在最终获奖名单中,我们则综合评价装帧设计水平,不考虑图书种类。”林阳认为,我国一些出版社对于装帧设计仍不够重视,理念比较陈旧,上述评奖原则既体现了选拔的高水平,又通过获奖单位覆盖面的扩大,鼓励各出版单位重视装帧设计。 “尽管综合水平已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但从数量、普及性来看,我国书籍设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符晓笛说。他希望今后中国出版政府奖能打破每个出版社选送作品数量的限制,因为基数的增加有利于将来选出水平更高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