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免费注册
  • 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印刷新技术>> 资讯详情
  • 平版印刷品偏色的方案

信息来源:【必胜网】        发布时间:2012-03-12 14:29:00

    在胶印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印刷品与打样样张色彩不相符的偏红、偏黄或偏青现象,轻者影响产品质量,严重的会使整批产品报废。本文从印前制版、印刷材料、印刷色序等生产过程较全面地分析对印品墨色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防止印刷品出现色偏,准确再现色彩与层次的目的。

    一、印前制版时的色偏问题

    1.校色

    校色在于再现原稿所反映的色彩。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掌握纠正由原稿或扫描所造成的色偏,保证主体部位的颜色准确,保证基本色准确。校色调整时要先保证屏幕效果和本单位印刷效果相适应。校色时应看重图片的具体参数值而不能仅靠屏幕显示。在对扫描后的数字图像的色偏进行判别的时候,要用到灰平衡的概念,如果知道了生成各种亮度的中性灰所需要的原色成分,就可以利用原稿中的中性灰区域进行颜色校正。在Photoshop中用屏幕密度工具(Info)测量数字图像中颜色值,如果本应是中性灰的区域,其值却不是灰平衡的值,则说明图像发生了色偏,根据灰平衡的比例,很容易判断是哪种颜色多了,哪种颜色少了。图像中的高光区域是检查中性灰的最好区域,高光区域并不都是中性灰,但相对于其它亮度的颜色来讲,其灰色成分要多一些,所以从这里检查,可以判断色偏。另外,对颜色色偏的判别还有很多别的经验,比如记忆色,像蓝天白云、青草绿地等等,这些颜色在人的脑海里有很深刻的记忆,对于专业图像处理人员来讲,更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颜色的CMYK的比例,记得越多就能更好地去判断图像颜色准确与否。

    2.网线角度

    在制版过程中,如果网线角度的安排不正确,就会影响印刷色彩,严重时还会产生龟纹。目前的四色制版印刷是以黄、品红、青三原色为主,表现千变万化的色彩,黑版只是加重暗调部分,起骨架作用而已。从呈色性能看: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中,黄色的视觉感应最弱,品红色、青色次之,黑色感应最强。由于人的视线对于45°角特别敏感,对0°或90°的网点感觉较差,对15°或75°的网点角度感觉一般。因此,制版时应根据原稿的主色调来确定各色版的网线角度。因此一般应把原稿的主色调印版做成45°,其它颜色做成15°、75°、90°。对于单色网目调印刷品,我们应当选用45度的网点。但多色网目调印刷品,各色版网点角度必须错开,按以上方法安排网线角度,可有效地防止印刷品出现色偏。

    3.出片

    出片,其过程包括RIP发排、照排机曝光软片和冲洗、检查等几道工序。用数据化、标准化对此过程进行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软片输出的数据化控制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输出网点的准确,网点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二是软片输出后底灰,最大密度值符合要求,底灰Do<0.04,最大密度Dmax≥3.0。这需通过对软片曝光、冲洗过程的多次试验,找到一组准确的系统参数,并对不同批次的原料,不同时间分别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不同的软片,通过试验和多次线性调整,以使软片达到上述要求。此过程对质量的影响主要有:①由于输出软片线性化不好导致的文字发粗、变胖,印刷效果过黑、图片颜色偏差及层次再现欠佳以及色块色彩偏差。②由于软片曝光、冲洗条件不当而出现的软片底灰过大、密度不足。

上一页123下一页

    4.晒版

    印版晒制过程中,晒版光源强度、光谱同印版感光胶感光特性不匹配,或曝光时间不当;显影液pH值以及显影时间长短掌握不恰当等,都可能造成印版网点过深或过浅。这样的印版上机印刷,其画面色偏就不可避免了。故此,印版在上机前必须先对其质量进行鉴别,对印版网点的鉴别可借助放大镜分别对照黄、品红、青、黑各色原版胶片,仔细察看相对应印版图案同一部位的亮调、中调、暗调区域网点显现情况,即亮调部位2%的小网点,印版上应能同等晒得出,印刷品上3%的网点应能印得出来。若印版上2%的小网点晒不出来,则说明印版晒浅了。用同样方法鉴别印版上同原版胶片同一部位暗调97%的网点。若印版上的这部位网点并糊,则说明印版晒深了;若这部位网点间空白区域面积扩大了,则说明晒浅了,就应重新晒制。当然,也可以采用布鲁纳尔信号条来控制晒版质量,就能准确而便于操作。鉴别方法是借助高倍放大镜,观察印版上的布鲁纳尔信号条的第5块50%的细网测试块中的各12个阴阳网点,其阴阳网点面积由大到小顺序都应各出齐6个;第6块的6个小格内2%的小网点要晒出来,若晒出的印版3%的网点存在,而2%的网点消失了,说明印版晒浅了。反之,不仅2%的网点存在,而且1%的小网点也存在,则说明印版过深。

    二、印刷材料引起的色偏问题

    1.油墨

    三原色油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偏,这对整个画面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色偏影响。但是少量的色偏可以从油墨配制方面予以纠正。印刷时要把握好所用油墨的灰平衡,等量的黄、品、青并不产生中性灰,它们产生较淡的、较浑浊带有棕色的灰色,而不是真正的灰色。其原因是由于上面介绍的油墨对色光的不理想的吸收(油墨的光谱曲线不理想),也就是由所用油墨不纯引起的,在实际油墨的CMYK空间中,要得到实地灰色,需提高青墨的量。多余的青使其余两种颜色更干净,例如,30%青,2l%品红,和21%黄混合产生30%中性灰,如果是30%青,30%品红,和30%黄混合产生的中性灰会带有暗棕色。对某一种类型的油墨产品,混合产生灰色的CMY值为常数,即某种油墨的灰平衡比例值是恒定的,这样我们测得了这种油墨的灰平衡后,就可以根据这种平衡来校正图像,使要印刷的图像在校正后能够准确再现颜色外观,从而弥补这种油墨的缺陷。

    2.纸张本身

    对印刷品阶调再现性和色彩再现性影响比较大的是纸张的平滑度、吸收性、白度和光泽度。

    平滑度分为表观平滑度和印刷平滑度。表观平滑度指纸张表面的平整程度,它取决于纸张的表面形貌,描述了纸张表面的结构特性。表观平滑度高的纸张有利于油墨覆盖和流平,形成的墨膜有光泽,印刷品的阶调再现性好。纸张的表观平滑度与其光泽度有一定的关系,表观平滑度高的纸张,其光泽度也相对较高。

    纸张吸收性是指纸张对油墨的接受性和对油墨中连结料的吸收能力,直接影响着油墨对纸张的渗透和结膜情况。许多印刷故障都是由于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与采用的印刷条件不相适应造成的。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过大,会导致印迹无光泽,甚至产生透印和粉化现象。纸张对油墨吸收能力太小,则油墨固着速度降低,易导致背面蹭脏。可见,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也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纸张的吸收性可以利用IGT印刷适性仪测量油墨的印刷渗透性。

    纸张的白度是指纸张表面对可见光均匀漫反射光量的大小。纸张的白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印刷品的反差和图像色彩的再现性。白度高的纸张,能减少色偏,扩大三原色油墨的色域。纸张白度的测量是指测量纸张对定向蓝光的反射能力,因此,严格地讲,纸张白度应称为“亮度”,而不是白度。

    光泽度是纸面镜面反射能力与完全镜面反射能力的接近程度,纸张的光泽度与印刷品的光泽度有直接的关系,同时,纸张的光泽度与纸张的表观平滑度之间具有相关性,纸张的光泽度与纸张的着墨率有直接的关系,光泽度高的纸张与光泽度低的纸张相比,在印刷相同的墨膜厚度时能获得更高的印刷密度。

    三、印刷色序引起的色偏问题

    在彩色印刷中,如何合理安排色彩的先后套印顺序是工艺技术人员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黄、品红、青三原色印刷油墨不管何种品牌,都有一定的灰色成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色。选择合理的印刷色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起到纠正色偏的作用。色序安排科学,会使印刷品颜色更逼近原稿,甚至加强某种颜色气氛,使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套印准确,颜色真实、自然、协调。安排色序的原则是根据原稿内容和特点安排色序。印刷是表现版面图文设计的一个手段,而且各个色彩体现的感情成分也不同,因此色序的安排必须首先考虑原稿内容和特点。编辑在设计图文版式时,往往已选择好版面色彩的基调,这个基调就是代表整个色调的总体感觉,成为印刷时支配性的颜色。从色性而言,以红、橙、黄为基调的称为暖色调;以绿、蓝为基调的称为冷色调。由于油墨具有遮盖力的原因,一般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品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品红,后印青色。谁都希望熟透了的西瓜瓤是红色的,不愿意看到印刷品所表现的呈偏紫、偏绿。

    总之,在胶印的生产过程中,引起印品色差的因素很多,需要分析其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合理利用密度控制法和色度控制法对整个生产过程加以控制,以保证印刷品的颜色。

更多资讯
本站所有图文内容,福州叁叁肆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ht@2010-2016 3344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丞相路丞相坊1号楼F层205(青年创业中心), 公司电话:0591-87873344   闽ICP备10200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