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两条新闻特别抢眼。一条是《德国金融时报》停刊和《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的消息;另一条则是新闻集团宣布将关闭首份iPad电子报《The Daily》。 《德国金融时报》在德国纸媒市场已经拼搏了12年,在德国颇具影响力。停刊原因是该报自创刊以来从未赢利,12年赔进2.5亿欧元。就在不久前,被视为德国报业“旗舰”之一、历经了67年风雨的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提出了破产申请。该报近年每年亏损2000万欧元。尽管自2008年以来,国外报纸媒体停刊、破产的消息层出不穷,但不到1个月,两家德国主流媒体相继倒闭,依然可以感受到吹向传统纸媒的咄咄寒气,“纸媒末日论”也重出江湖。 近年来,不少传统纸媒的倒闭,主要源自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为了寻求出路,不少纸媒转而发展电子版,甚至完全放弃印刷版。而首份iPad电子报《The Daily》的关闭,又让不少纸媒颇感困惑。 《The Daily》系出名门,由全球第二大媒体集团--新闻集团于2011年2月创办,是新闻集团在iPad这一平台上开展业务的一次尝试,寄托了全球报业在新媒体时代探索的重任。有人认为,《The Daily》的失败证明了“数字化报纸”的局限性,从而得出“数字化”也无法拯救纸媒的结论,笔者看来这种想法既草率又简单。那么,《The Daily》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保守的思想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首先,《The Daily》的编辑们依然采用传统媒体的思维去运作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产品。尽管《The Daily》是新闻集团开展数字化业务的一次尝试,但《The Daily》的主编来自《纽约邮报》,而编辑们则来自《太阳报》、《纽约客》和ABC等许多大媒体。因此虽然《The Daily》是一份完全数字化的产品,它的运作方式依然与纸媒无异,与不少网络化的纸媒大同小异。思维方式和内容定位的错误必然会导致其与《德国金融时报》、《法兰克福评论报》一起灰飞烟灭。 其次,新闻集团高层对待《The Daily》这类数字业务的态度摇摆不定,这影响了数字媒体业务的执行和创新。《The Daily》的年定价高达39.99美元,在一个随处可以免费获取信息的时代显然有些昂贵,而且《The Daily》从创办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花掉了3000万美金,但始终没有盈利。也许,过于烧钱是新闻集团关闭《The Daily》的一大原因,但事实上,新闻集团原计划给了《The Daily》5年以上的时间来发展并获得盈利。因此,《The Daily》当前的亏损对新闻集团而言并不算是问题。但正是由于新闻集团高层抱残守缺,缺乏发展数字化业务的决心,没有给予《The Daily》充分的信心与支持,才最终导致《The Daily》的关闭。 作为全球第一份iPad电子报,《The Daily》不缺天时,背靠新闻集团这样的传媒大亨,《The Daily》也不乏地利。而《The Daily》偏偏缺少人和,即懂得数字化媒体运作的编辑团队和信任支持其发展的公司高层。可以说,《The Daily》最终走向失败,偶然中蕴含中必然因素。 《The Daily》的失败,从侧面证明了传统纸媒在电子化、网络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新媒体的冲击,不会立即取代纸媒,二者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行不悖。但如果纸媒依然采用传统的思维开拓数字业务,而新媒体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培养出一批能够基于现代新闻报道特点,快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团队以后,也许这种并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