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的当下,传统出版社要成功转型应如何转变角色、转换思维是摆在每个传统出版人面前的难题之一。日前在京召开的第五期全国数字出版编辑高级研修班上,很多传统出版人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观点——做好数字出版要学会“转脑”,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 挖掘 互动功能 让书与人动起来 与传统纸质出版“一人一书”相对封闭的阅读状态不同,数字出版提供的是一种信息服务,可以进行即时互动、沟通,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随时都有海量内容被放置在网络这个公开、彼此连接的环境里供人“取阅”。 一本书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则可以扩展现有内容。互联网使得内容与内容之间、读者与内容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不可割裂的关系,据人民军医出版社数字出版部副主任徐敬东介绍,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互联网特点研发了很多特色产品。如原版原式光盘电子书,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电子书与数据库相连,实现电子书的拓展阅读;阅读卡产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使用,可将书中的关键词直接链接到疾病库、药品库、辅助检查库和循证医学库四个数据库。“这种融注解型、增值型、拓展型阅读为一体的深度阅读,让读者可以通过一张小小的阅读卡获取一个主题的系列图书、甚至是一个问题的所有知识。”徐敬东说。 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传统出版社在推出数字出版产品时也关注到了分享交流功能的设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刚刚上线不久的中英双语数字阅读网站“爱洋葱”即通过站内分享、站外分享及线下分享等功能将书与人紧密联系起来。该网站内容部门负责人王禹表示,“爱洋葱”可以“以书发现人”、“以人发现书”,通过阅读兴趣图谱的建设促进网站的品牌传播与营销推广。 人民邮电出版社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部主任安达总结指出,成功的数字出版产品需要具备用户可操作的互动体验,包括分享、内容添加、交流在内的社交功能,内容和内容之间、内容和网络之间的超链接及搜索功能等。 专注用户需求 让内容为读者而生 如果说传统出版常常是作者、编辑“拍脑袋”定内容,读者相对被动的话,数字出版则打破了这种思维方式,用户的需求往往决定了内容的走向。正如包容度极高的互联网一样,用户可以在开放平台上自由地选择自己想看、爱看的内容。而出版社如果想在数字时代脱颖而出,抓住眼球,在研发数字出版产品时就不得不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并不断完善产品体验。 外研社数字资源中心主任路本福在阐述影响数字出版的六大因素时将使用者放在了中心位置,他认为,用户的需求决定了内容、阅读软件、阅读终端、服务方式与传播方式的选择。出版社在数字产品研发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上线后还需要收集用户反馈信息来进行产品的升级或改版。 据徐敬东介绍,为了解用户需求,在人民军医出版社有关产品入选农家书屋工程后,该社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当了解到农民读者对于卫生保健、医学科普等知识的需求后,人民军医出版社推出了一批农民用得上、看得懂、买得起的光盘电子书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人说,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关键是要把人吸引过来。同样,在明确用户需求后,数字化产品也要通过优质的体验来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形成规模效应。 在王禹看来,数字出版顺应了阅读方式变革的潮流。“在各种数字化媒介出现后,很多人转变了阅读方式,而我们提供的服务也要顺应读者的变化。读者习惯哪种阅读方式,我们就应该提供哪种阅读的体验与服务,这样才能够抓住读者。” 构建专业团队 让互联网为我所用 与传统编辑部门不同,数字出版的特殊性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出版社发现,在构建数字出版团队时,互联网公司的架构模式与专业人员的加入使其在数字产品研发上更得心应手。 据王禹介绍,“爱洋葱”刚成立时只有十三四个人,现增加至29人,且新入职的无论是技术人员、内容策划人员还是运营人员都具有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现在的“爱洋葱”包括技术、运营、内容三个团队。“我们的团队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方式去运作,这也是网站可以在短时间内上线的原因。”王禹说道。 在人民邮电出版社,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部的团队核心是产品经理,主要由策划和开发人员组成,具体环节涵盖选题、脚本、开发、测试和营销。安达表示,整个部门都是基于互联网公司的岗位进行设置,如APP研发由产品经理带队,团队里有脚本策划师、UI设计师、开发工程师、测试人员、后续营销推广人员等。 “我们会在产品开发初期、末期与选书的责任编辑开两次会。第一次落实脚本,因为责任编辑对书最了解,可以弥补脚本策划师的不足,增强产品专业性;第二次确定产品推广方案,重点讨论产品营销方面的问题,如APP的名称、分类、定价等。”安达认为这两次与责任编辑的会议也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在团队建设做法上的创新。 安达同时表示,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机制,注重人才更新与新人的培养。“脚本策划师在团队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前曾经尝试找外面的人来做,但常常出现对产品理解有偏颇的问题。这样的人才还要出版社自己培养。” 从传统编辑转型做数字出版编辑的代莎莉也表示,从个人角度来看,除了要加强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外,传统出版人应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勤发问、多交流,从一个小项目入手,“和产品一起成长”。 |